随着数字人民币逐步覆盖公共服务、餐饮商超、交通出行、购物消费、政务服务等越来越多的领域,大家使用数字人民币的兴趣和热情愈发高涨。在数字人民币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支付便利的同时,不法分子也打着“数字人民币”旗号设置骗局陷阱。今天,小编带您了解一下数字人民币新骗局,谨防上当!
骗局一: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实施诈骗
张某接到自称是某公安局的陌生电话,对方声称张某涉嫌参与某案件,需立即配合调查其资金来源是否合法,要求张某将银行卡内资金转入“安全账户”进行资金查验,待案件审查结束后自动返还。张某基于恐惧心理信以为真,按照对方的要求开启了手机屏幕共享,在对方指导下开通数字人民币钱包,将2万元充入数字人民币钱包后,向对方提供的“安全账户”(诈骗分子掌握的钱包)进行转款,直到次日无法拨通对方电话时,张某才意识到被骗。
骗局解析: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实施诈骗是不法分子作案的惯用伎俩。不法分子利用受害人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信任和急于自证清白的心理,诱导受害人进行转款。实际上,真正的公检法机关办案会当面向涉案人出示工作证件及法律文书,不会提出查验资金或远程转款等要求。
骗局二:以快递丢失损坏提供赔偿为由诈骗
杨某接到自称是某快递公司的客服电话,对方谎称杨某的网购商品在运输途中丢失,要对杨某进行赔偿。由于杨某确实有网购商品,便相信了不法分子的说辞。对方进一步声称由于杨某尚未开通商家理赔通道,要求杨某向其转款1万元开通后再返还。杨某在对方指导下开通数字人民币钱包并转款1万元后,对方又称由于系统原因还需再缴纳5000元保证金,这时杨某才意识到被骗。
骗局解析:不法分子非法获取客户网购信息后,冒充“客服”以商品存在质量问题、快递丢失等理由联系买家,通过诱导受害人点击链接、下载软件、缴纳保证金等方式实施诈骗。实际上,电商平台退款通常是原路返还至买家的银行账户或支付账户,无需额外开通所谓“理赔通道”。
骗局三:高价收购数字人民币钱包用于违法犯罪活动
李某来到某银行营业网点要求开通数字人民币一类钱包,网点工作人员询问其钱包开立用途及是否了解数字人民币时,李某表示并不清楚,开通钱包只是帮朋友个忙。出于职业敏感,网点工作人员同李某进一步交流,了解到李某的聊天群内有人高价收购数字人民币一类钱包,工作人员立即向李某讲解出租、出借、出售数字人民币钱包的法律后果,最终劝阻成功。
骗局解析:不法分子通过即时通讯工具等渠道,以丰厚回报作为诱饵,发布购买数字人民币钱包相关信息,利用收购的数字人民币钱包实施电信诈骗、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在此提醒广大客户,出租、出借、出售数字人民币钱包属于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涉嫌犯罪,切勿将自己的数字人民币钱包交由他人使用。
骗局四:假借数字人民币营销活动盗取资
王某手机收到了一条数字人民币红包活动中签的短信,其中附带了网址链接。由于王某前天曾在朋友圈看到当地正在组织开展数字人民币红包营销活动,便放松警惕打开了链接,按照网页提示信息填写了自己的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码、银行卡号、支付密码等个人信息,点击获取验证码按钮,输入验证码。但是,王某却收到了银行卡资金转出的动账通知,方知受骗。
骗局解析:不法分子利用社会公众积极参与数字人民币营销活动的热情,设计虚假活动页面套取受害人个人信息从而盗取资金。在此提醒广大客户,在参与数字人民币试点活动时,不要点击来源不明的“活动链接”,更不要在来源不明的页面中填写任何个人信息或转账。
防范数字人民币电信诈骗小妙招:
1、数字人民币App(试点版)已在手机应用市场公开上架,试点地区客户可在手机应用市场下载并注册数字人民币App(试点版),请勿通过不明渠道下载伪冒安装程序。
2、有权机关、银行等机构不会直接以电话或短信的方式要求您向指定数字人民币钱包、银行账户、支付账户等进行转账汇款,请您千万不要相信此类要求。
3、当您使用数字人民币钱包时,一定要妥善保管好您的数字人民币App(试点版)登录密码、数字人民币钱包支付密码、短信验证码及银行卡支付密码。
总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并学会正确处理各种突发情况,也不要相信任何高收益的诱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庭财产安全,谨防金融诈骗!
如您怀疑自己遭遇假借数字人民币名义开展的电信诈骗,请第一时间拨打96110电话报警,切忌犹豫等待,延误公安机关侦查抓捕和追赃挽损的最佳时机。
为保障您的资金安全,请您牢记以下“六个不”:来电自称是有权机关,不慌;收到可疑的网络链接,不点;陌生人要求屏幕共享,不开;遇到意外中奖或理赔,不贪;听到投资数字人民币,不信;向他人转款前要核实,不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