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信息正文
“名校黄牛”猖獗 如何封堵“缺口”
来源:信用中国(四川内江) 发布时间:2023-08-08 阅读次数:978
这个暑假除了各大旅游景点一票难求,免费开放游客参观的清华、北大也被“黄牛党”盯上了,一家三口清北游一圈2000元的价格甚至贵过了环球影城。
相较于素来备受诟病的医院号贩子、演唱会票贩子等,所谓“名校黄牛”前些年存在感并不强。而今年暑假,随着清华、北大等顶尖名校重新对社会开放,随着研学游高烧不退,事情起了微妙的变化。一方面,有限的预约名额每每秒光,有意参观者频频大失所望;另一方面,“黄牛”却是神通广大,动辄收费数百允诺带人进校……有对比才有伤害,“名校黄牛”自然成为众矢之的。
“名校黄牛”从无到有、猖獗一时,而其背后的操盘路数,实则并未超越我们的固有认知。为什么普通人预约不上,而“黄牛”看起来却似乎稳操胜券?“黄牛”的门道,大致不外乎三个。其一,与校内人士里应外合,走“内部渠道”暗度陈仓;其二,以人海战术大力出奇迹,主打的就是“广撒网,多敛鱼”;其三,则是技术性攻破,通过自动程序、外挂软件等手段“暴力破解”获取预约入校票证。
明乎此,其实不难判断,要想在现有的游戏规则内,彻底封堵住“名校黄牛”,可能性微乎其微。清北等一些名校的预约机制,一个根本性的结构特征是,多源头、多条块。既有开放给在校学生、教职工的预约渠道,也有开放给社会个人的预约渠道,还有面向中小学生群体开放的团队参观预约渠道——这种复杂却粗陋的规则体系,很容易给“黄牛”留下暗箱操作的可乘之机。
显而易见,高校防范“黄牛”,在技术层面仍有很大优化空间。但,技术层面的攻防对垒,或许从来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名校更应该思考的,还是如何尽可能提高服务供给能力,尽最大可能满足公众慕名而来、瞻仰圣地的需求。如果说学期中间,大学没有全面放开的条件,那么至少在寒暑假,是不是可以阶段性向社会打开大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