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地信用信息
  • 全国信用信息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 站内文章
首页> 信息正文

淮安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抢抓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有利时机,按照“打牢基础、努力创新、突破难点、积极作为”的工作思路,建立了以信用为基础的覆盖事前、事中和事后全流程监管环节的新型监管机制,实现了“门槛管理”向“信用管理”转变,“诚信淮安”城市品牌进一步提升,成功创建全国“第三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

一、建立“1+30”体系,信用监管机制全面构建

严格落实重点领域信用监管措施,市本级及各重点领域全部出台了分级分类监管行动方案,形成“1+30”实施体系,主要包括:市政府出台《淮安市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实施办法》,全市29个部门在30个重点领域全部出台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实施方案,实现全市重点领域信用监管机制全覆盖,产生并归集一批分级分类信用监管案例。扎实推进信用承诺工作,印发《关于淮安市全面推进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的通知》,明确了告知承诺制任务分解,建立了承诺信息归集、公示和审核机制,目前全市归集承诺信息近110万条,覆盖全市所有市场主体。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推进市联合奖惩系统与政务服务平台、招标投标、政府采购、政府投资资金安排、土地出让等各业务办事审批系统全部实现嵌入式对接。市、县区信用信息平台和信用网站全部接入政务服务大厅。

二、注重信用平台支撑,信用信息共享服务提质增效

2013年,淮安市在全省率先开展企业和个人市、县区两级“一体化”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目前已建成覆盖全市15万户工商企业、50余万个体工商户、4000余个民非企业和社团等所有类型市场主体、所有类别行政事项,以及500万自然人的市、县区两级“一体化”公共信用信息系统,目前在库数据超过4亿条,成为上联省、横通部门、下接县区的信用信息交换共享枢纽。2015年,淮安设立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厅,为企业和市民免费提供一站式信用信息查询、异议信息申请、信用修复、第三方信用报告备案等服务。在市、县区政务服务中心及有关乡镇(街道)设立免费信用信息查询服务窗口14个并配备2套自助查询机,为市、县区各政府部门开通便携式“一体化”信用信息查询端口220个。截至目前,在行政审批、政策资金扶持、公共资源分配、评优评先等方面,累计为政府部门、企业、社会和中介机构出具信用审查和查询报告10万余份,涉及企业及自然人30万家(人)次。“信用淮安”网站面向社会提供了“一站式”信用信息服务,年访问量达100余万次。

三、积极开展“信易+”活动,便民惠企场景应用获点赞

淮安市十分注重开展信用惠民便企应用,积极开发信易贷、信易融等“信易+”产品。市发展改革委(信用办)、市人行每年举办征信支持民营中小微企业融资发展推进会,现场签订各类信易贷融资协议,形成“用征信、助融资、促发展”的良好信用氛围,有力解决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信用+审批”全面推行,市委编办通过开展签订主动自律型“信用承诺”书为30余家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实现容缺受理审批。市税务局为1000余户A级纳税人提供绿色通道帮助办理涉税事项。44家省、市级价格诚信单位享受优先办理、简化程序的“绿色通道”政策。市交通局积极运用“信易+交通工程招投标”“信易+巡游出租汽车经营权延续”等模式,成效良好。一批“信易+”项目推进实施,实实在在为群众和企业解决一系列“痛点”和“难点”,有力激发了全社会创业创新信心。公众意见调研问卷结果显示:87.58%和82.55%受访人员分别对政府绿色服务通道、信用贷款给老百姓和企业带来的便利和实惠予以肯定。

四、大力推进信用报告应用,努力培育信用服务市场

2012年,淮安市信用办通过广泛调研,学习国内外先进地区经验,在全省率先开展在政府采购和机电设备、工程建设招投标等领域应用第三方企业信用报告,并率先研究出台了《淮安市信用服务机构管理办法》《淮安市第三方信用报告标准与规范》等文件,出台了政府采购、机电设备招投标、工程建设招投标等信用等级评价办法。2020年,淮安市牵头起草了江苏省第三方信用报告标准。目前,淮安市在工程建设、政府采购、机电设备等招投标领域全面使用并在“信用淮安”网站备案公示第三方企业信用报告25000余份,在各领域应用达40000余份次。培育信用服务机构52家,培训二、三级信用管理师近500名。通过调研了解,应用第三方信用报告实施招标项目合同履约率达到100%,项目工程质量和获奖等级年年攀升,大大降低了政府资金使用风险和行政管理成本。营造了“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寸步难行”的诚信环境。